走在大街上,细心的武汉市民会发现,一些老居民楼仿佛在一夜之间从眼前消失,打桩机在废墟上忙碌地工作着,似乎在告诉人们:不久后这里将矗立起一幢幢新楼……
随着武汉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,部分老城区面临改造,中小学布局也面临调整,有的中小学停止招生,有的和其他学校合并。“一些老学校拆并后,是否会影响孩子们就近入学?”开学在即,本报连续接到不少读者的咨询电话,他们担心孩子上学会受到城区改造的影响。近日,申城全力推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。
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,城区改造给部分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——一些学生不得不去离家稍远一点的地方上学。但教育主管部门正通过各种途径,力争让孩子们在家门口读书。
布局调整:以就近入学为前提
“下周一,我要去新学校报到。”昨日上午,中北路附近的一家餐馆里,东亭小学二年级学生杜微高兴地对小伙伴说道。杜微所指的“新学校”,其实是位于东亭小区的东亭学校(初中部)。
因为“东沙(东湖和沙湖)连通”工程,东亭小学原来的校区属于拆迁范围,作为临时过渡性校舍,东亭学校(初中部)迎来了杜微及东亭小学所有学生。“因为两个学校相距很近,所以对我们上学没什么影响。”杜微说。东亭小学校长王汉桥则透露,2011年春季开学,学校将整体搬迁到附近的新小区,目前新校区正在筹建。
不仅东亭小学面临调整,武昌区水陆街小学和保安街小学合并为复兴路小学。在硚口区,汉滨小学因城区改造也面临拆并,区教育局在距离老校区一站路的地方,投资2200万元新建了一所新校;同时,投资1200万元扩建韩家墩小学。
武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区中小学布局调整,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前提,有学校拆迁,教育局也会妥善安置这些学校的学生。
校车接送:缓解新建小区“入学难”
要说城区改造给教育带来的困难,江汉区面临的问题可以说位列武汉市之首:建设大道以北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,以南地区由于居民大量北迁,造成生源急剧下降。
江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,该区南部地区学校布点密集,但生源减少;而北部地区公办学校数量相对少,但生源过多,存在“入学难”的矛盾。因此,缓解学生就近“入学难”的难题,一直是该区教育局重点关注的问题。“近两年,全区有5所小学停止招生,这些学校均在江汉区南部地区,且分布在老城区内。”江汉区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汪建设介绍说,与之对应的是,北部地区新建了第一初级中学、大兴路新华家园小学、大兴路红光校区、红领巾寄宿学校、红领巾马场校区等,扩建了长港路小学和新华下路中学,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中小学就近入学的需求。
据介绍,从去年秋季开始,展览馆小学、航空路小学已开通8辆校车,每天从北部地区接送孩子上、下学,今年秋季伊始,取水楼小学也将开通校车。汪建设说,一旦需要还将开行更多校车,缓解北部新建小区“入学难”。
省教育厅:旧城改造与学校布局同步
老城区改造如何与中小学合理布局协调发展?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省教育厅已下发通知,要求各地要重点做好城市新建小区、旧城改造、城乡接合部、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、城镇化重点地区的学校布局规划,形成与城市发展和群众实际需求相协调的学校布局。
省教育厅称,学校布局调整要防止盲目调整和简单化操作,避免造成新的上学远、上学难、大班额、学生食宿条件差等问题。此外,各地应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、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,努力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,稳步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。